孩子有兴趣,学习就不是问题

学习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任务,很多父母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。这一点无可厚非,毕竟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各种知识、能力,告别无知和愚昧,并且不断提升自己,实现自我价值。

然而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却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维,认为学习是孩子唯一的出路。一旦孩子学习不好,进不了重点中学、大学,那么这辈子就完了。电视剧《小别离》里方朵朵的妈妈就时常对孩子说:“进不了重点高中,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,进不了重点大学,你等于这辈子就完了。”“你必须努力、再努力,熬过这一段时间,你就可以放松了。”

正是因为大部分父母持有这样的思想,才会无时无刻不逼迫孩子学习,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,让孩子每天学习到晚上10点多,而且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。殊不知,这种逼迫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,还可能导致孩子彻底厌恶学习。从此,在父母的强迫下,学习对孩子来说变成痛苦的事情,变得一场难熬的考验。

《小别离》里的方朵朵,她原本活泼开朗,热爱写作和文学。可是面对初三这一关键时期,妈妈觉得不能再纵容她了,对她进行了严苛的学习规划管理:每天早上5点起床背英文单词;每天都必须做几套卷子,每一张卷子都必须认真计时;寒假也不能好好休息,第一天就要上补习班……

方朵朵成绩上去了,妈妈就兴高采烈,想办法犒劳她;可一旦她成绩不理想,妈妈就火冒三丈,对她更加严厉要求,甚至不许养狗、不许追星、不许早恋,就连她最热爱的写作都被禁止了。

繁重的课业和妈妈的紧逼让她不堪重负出现了梦游的情况。然而妈妈依旧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她时常因为朵朵的成绩而焦虑,这让朵朵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。她认为妈妈对自己期望太高了,将自己当成“分数机器”,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感受,这令她十分渴望自由、厌恶学习,最后只能用离家出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
不过好在方朵朵的妈妈及时醒悟,不再逼迫女儿,也不再“唯分数是从”。她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,甚至鼓励孩子写小说,这一举措促使朵朵成绩突飞猛进,最后被心仪的学校录取。

可见,紧盯着孩子学习,催促孩子学习,并不一定就是好办法。很多时候父母越是如此,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就可能越消极、冷漠、排斥。相反,若是父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,让孩子喜欢上学习,那么结果就会与众不同。因为学习本来讲究的就是一种兴趣,孩子爱上学习,才能把困难的课业变成有趣好玩的事情,那么取得好成绩就不成问题了。同时,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代表什么,若是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,任何时候都主动学习、努力学习,那么成绩的好坏就不那么重要了。

正如美国教育家格伦·多曼所说的:“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。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,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,直到我们使他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。”

所以,与其强迫孩子努力学习,紧逼着孩子完成学习任务,不如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,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。其实,这非常简单,只要父母能够把学习和孩子的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了。

比如,孩子喜欢文学,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多阅读,用文学的魅力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;孩子不喜欢学数学,父母可以让孩子多玩一些数学游戏、智力游戏,让孩子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;孩子觉得物理很难理解,对物理不感兴趣,父母可以带孩子到科技馆参观,带孩子多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,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简单来说,一切强制的方法都抵不过“兴趣”二字。兴趣,就是孩子对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,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,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。也就是说,孩子一旦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,就会自愿投入到学习中去,并且努力做到最好。

当然,我们也需要明白一点,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短期就能培养的,也不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才能形成的。大多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需要父母长期的教育影响,需要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。

请不要给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,更不要逼迫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绩,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,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,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